当前位置:首页 > 方法 > 正文

从“工”到“匠”!产业工人王冉宇为南山智造红花岭项目献“技”献“策”

  • 方法
  • 2024-10-02 04:05:02
  • 4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 通讯员 王又彭

“记得刚出来做活时,搭架子,垒砖子,手提脚蹬,肩挑背扛,大型机械化使用与现在相比相差很远。”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冉宇感慨地说,生产方式的革新带动了产业工人不断的自我提升。

王冉宇是中建二局的一名机电安装班组长,从郑州岳岗安置房,到深圳前海交易广场,再到现在的南山智造红花岭项目,这是他从事建筑行业的第十六个年头。

“从偏好‘老实能干的’到偏好‘一技之长的’就是一个缩影”,据王冉宇介绍,从传统房建到现在的超高层、高端厂房,对他们这一代工人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技能都是卷出来的”,工友们经常提起这句话,虽然有点自嘲,但也确实反映了现实情况。“我想学焊接”“我要学暖通”……随着业态更新,工友们的学习需要越来越迫切。

据了解,王冉宇所在班组成员以90后为主,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为满足大家的学习需求,班组挑选技术骨干组建内部培训团队,推出了多样化培训“菜单”。

“我和工友们开启了‘晨工夜读’模式”,王冉宇带领工友白天一头钻进施工现场,边干边学。晚上挑灯夜战,学习技能知识,4名工友取得二级建造师或暖通工程师证书。

从简单劳作到技能深化,靠的不仅是学习能力,更需要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勤思考,敢革新,既能埋头于技术攻关,也能实操于现场应用”,是王冉宇给班组提的工作要求。

深圳市南山区红花岭项目是全国首个“工业上楼”示范项目,对比普通项目困难数倍,以往经验无法“照本宣科”。王冉宇带领班组采用BIM技术用可视图画提前演示管道交叉及碰撞,实现多条同步施工、错峰减免碰撞,有效节约工期近20天。

厂房结构在1、2、5、9均为“设计首层”,导致出现“缩柱”设计。为解决这个问题,王冉宇带领工友仔细推演图纸,连续奋战18个小时,终于敲定管道“折弯”工艺,直接节省材料3万多元,为后续入驻企业管道维修提供了便利。

此外,班组依托早班会研究施工技术难题,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2024年优化解决施工难题20余项,实现创效120余万元。遴选高素质技工组建创新工作室实施小组,助力工作室成为深圳市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有幸在时代大发展中一展所长”,王冉宇及其班组的奋进轨迹见证着新时代建筑行业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和内部革新。在国家扶持和行业支持下,他们也将在新时代大发展中持续绽放出属于产业工人的炙热光芒。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