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正文

国庆特别策划:一个有温度的家

  • 物理
  • 2024-10-03 16:42:02
  • 6

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的虞宅乡,有一个被岁月温柔以待的村落——新光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5年间,这个古老的村庄经历了华丽蜕变,成为了一个充满温度与活力的家园。

一个有温度的家是有一代代记忆的

新光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年前,如今依旧保持着独特的古朴韵味。古建筑群保存完好,斑驳的墙面和青石板路诉说着过往。

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原住村民朱宣林回忆说,那时候的新光村以农耕生活为主,挨家挨户住在这古朴的建筑里。“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在老宅厅堂里跟儿时玩伴做游戏,吃饭的时候从家里捧着碗走出来到厅门口边吃边和村民聊天。我们这些房子都是连着的,下雨天串门都不怕淋湿。”

朱宣林在这些古宅里度过了曾经的珍贵时光,那份属于新光村的记忆与温度印在他的心中。在朱宣林看来,一个有温度的家是有情怀和记忆的。

一个有温度的家是既富裕又美丽的

80年代,浦江兴起了水晶加工产业,虞宅乡是浦江水晶加工发源地。

朱玉堂,2007年至2013年任职新光村村长,他说当年全村有316家家庭作坊式的水晶加工户,水晶废渣废水随意丢弃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当时每个家庭作坊的收入很可观,经济效益是好了,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溪水成了牛奶溪,鱼虾都死光了。”

2013年,浦江进行了水晶产业整治,水晶加工作坊整体搬迁至加工园区,村里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渐渐的,新光村恢复了山清水秀。“新光村正走在一条既富裕又美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朱玉堂说。

一个有温度的家是温暖的

2015年,青年创客陈青松带领一群年轻人回新光村创业。他们将村里的古建筑动手改造成一个个展示人文情怀和浦江特色的小格子间店铺,打造了集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创新创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创客基地“廿玖间里”,带火了村里的旅游。

陈青松说,自己从小在乡村长大,对乡村有着特殊的情怀。在他看来,这样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里,让更多的年轻人融入会非常有意义。于是陈青松保留了乡村原有的特色,希望将“廿玖间里”打造成一个“有温度的家”,他说:“就像小时候回外婆家一样,我觉得那种温暖需要保留。”

未来,陈青松还计划以新光村为主打造中国乡村创业谷,做乡村LIVE HOUSE,沙漠咖啡、中国公路驿站、乡村人才公寓、青年共享大食堂等等,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

一个有温度的家有歌声有梦想

受父亲影响,陈青松的儿子陈嘉诺也在毕业后回新光村发展,今年,陈嘉诺与几个爱音乐的小伙伴一起,组建了一支充满朝气与希望的乡村乐队——“廿”。

“廿是二十的意思,正好我们是一群20来岁的年轻人,我们从廿玖间里出发,去做很多跟乡村有关的事情。” 陈嘉诺说,乐队成立以来已踏遍乡间小道参与了许多巡演,明年还有“游牧百村”计划。他们希望从乡村中汲取灵感创作歌曲,用音符编织着属于乡村的故事,用歌声传递着乡村的温暖。

陈嘉诺将自己的梦想根植于这片经历了一代代人耕耘与发展的乡村热土之中,用音乐的力量唤起更多人对乡村文化的关注与热爱,让这片充满故事与温暖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的新光村,已经从仅有28位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景象,转变为吸引了200多位村民回归的繁荣之地,村内兴起了20余家民宿、10多家小吃店,以及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多种产业,游客量从昔日的0游客到现在每年超过100万人次。新光村党总支书记朱红昌说,“新中国成立的75年里,新光村人一直在努力,打造了这个梦想中的家园。希望所有人都能来我们这个家看看。”

总策划:王水明 童俊 冯晔

监制:余家锋 方力

统筹:王坚颖 傅晓彬 杨清

编导:王夷 李冰兵

摄像:石怡锋 张孙超 王夷 李翔

航拍:李翔 张孙超

剪辑:李冰兵 王夷

特效:梦工厂工作室

AI制作:杨珂 王夷

文案:王夷

老照片:李震宇

通讯员:项晓丹 张天姿 张晨晨

特别鸣谢

中共浦江县委宣传部

浦江县虞宅乡人民政府

浦江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