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史上阳谋“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即“小国寡民”。

  • 国际
  • 2024-10-04 00:07:03
  • 8

阳谋:与阴谋相对,就是光明正大地将自己的意图、目的和采取的方法、措施公布出来,对手明知却无法反抗、无法破坏的计谋。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的“推恩令”,就是典型的阳谋。背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各诸侯王的势力非常大,既有政治影响力,也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并且占有大量土地,彼此间互有利益勾结与矛盾,导致社会动荡、阶层对立,对朝廷形成了巨大的执政压力。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文帝时,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实际实施的时候,效果不理想。景帝时期,晁错建议直接“削藩”,导致了七个诸侯国的武装叛乱,即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虽然景帝迅速平息了叛乱,诸侯王的势力有所削弱,但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到了武帝刘彻执政,那些大的诸侯国,仍然达到了数十城连在一起、纵横千里的范围,对中央的政令依然时常违抗。

措施: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怀柔策略,就是不再强行削弱他们,而是以推行皇帝恩德的方式予以削弱。具体措施为:改变以前诸侯王位、封地由其嫡亲长子继承的传统,命令诸侯王将其私恩分封所有子弟为列侯。嫡亲长子仍然为侯王爵位归朝廷管制,但分封的庶子列侯归当地郡守管制。其结果就是:诸侯王持续不断地分封下去,大的诸侯国不断变小,势力就持续分割变小。到最后,最大的侯王也不过只有几城,小的列侯也不过是有一大块土地的大地主而已。

重点在于:为什么诸侯王无力反对呢?汉武帝是以施恩为由推行,并将此皇帝的恩称之为诸侯王的“私恩”。私恩分封给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论亲情还是私情,都没有理由反对。唯一对此不满意的就是嫡亲长子,原来将会属于他个人的尊崇现在没有了。但是由于自己的侯王父亲仍然在世尚拥有爵位,他毕竟还没有得到,而且也不敢、也没有机会表示他个人的反对。况且,即使真的反对了,也是以个人的力量对抗朝廷,其结果就是治罪,更是什么也得不到了。而其它的嫡亲的次子等以及庶出的儿子们,当然绝对拥护“分封私恩”。这样一来,诸侯王的内部,就已经形成了对立的两派。站在诸侯王的角度,顺从朝廷,将来的家族势力必然削弱;不顺从朝廷,家族内部矛盾不断,还落得一个反抗朝廷的大罪。结果就是只能无奈的接受。

老子“小国寡民”的治国理念,就是“使国小、使民寡”。“推恩令”的指导理念,就是不断分割诸侯王的势力,由大国成为若干的小国,“使国小”。嫡亲长子世袭爵位,而其它的儿子归属地方官管制,就是“使民寡”。——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