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 正文

老照片记录成都75年变迁 “这是一个了解成都的窗口”

  • 语文
  • 2024-10-04 15:47:04
  • 6

国庆假期期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城市记忆展在全市23个区(市)县同步展出,广受市民游客欢迎。本次展览以“图览万千气象·记录奋进成都”为主题,生动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城市风貌、产业商业经济、人民衣食住行等领域的巨变。其中,位于东郊记忆的展览主会场每天人潮涌动,日均参观人次超10000人。展览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记者专访了该展览工作人员付晓桐。

展览以1949年至1978年、1978年至2012年、2012年至2024年三个时期为线索,通过三大板块9个篇章,全景式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的沧桑变迁和重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是成都市首次以影像记忆为视角,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的发展历程,采用时间轴和主题区双线设计,既有宏观视角,又有微观细节。

为什么选择采取时间轴和主题区双线设计的展陈方式?“最初我们也想过很多方式,比如按照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等板块直接划分,但最后还是想突出时间线,让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在不同时期成都的模样,以及在不同的时期成都发生过的重要事件。”付晓桐说,“这种展陈方式还是比较创新的,为了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策划展览用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前后修改了10版方案,最后呈现出来能得到市民游客的认可,我们都很开心。”

记者了解到,该展览从5000余张照片中精选出273张照片,涵盖城市建设、交通出行、生态环境、经济生产、市民生活等主题,既有具有时代特色、唤起市民共鸣的珍贵老照片,又有绘就新时代成都万千气象、吟咏成都人当下幸福生活的新影像。筛选照片有何标准,怎样的摄影作品才能被选用?“这确实是一个大工程。首先是看照片的历史价值,在策划展览之初,我们就去查阅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都大事记,如果有非常典型的记录大事记的作品,我们就会留用。另外,还要关注照片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可看性,比如一张照片没有宏观叙事,但记录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幸福瞬间也会被留用。最后,我们还会关注照片是否承载了成都市民的共同记忆,比如‘未来号天桥’或是在街边吃串串的场景,这些都是成都人的美好回忆,我们也会留用。”由于涉及数量众多、年代久远的老照片,策展团队还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讨论校对,以保证照片图说的准确性。

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城市记忆展的主会场,为什么会选择东郊记忆?“将主会场落地在东郊记忆,是我们的坚定选择。”付晓桐告诉记者,东郊记忆与展览有许多相互呼应的地方,“比如两者的名字中都有‘记忆’二字。此外,东郊记忆经历了从红光电子管厂到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的蜕变,这种蜕变是成都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所以这个场地与展览主题不谋而合。”

国庆假期期间,东郊记忆人山人海,相关数据显示,国庆首日客流近10万人次,今年东郊记忆园区累计入园人次突破1300万。“这也是我们选择这里的重要原因。东郊记忆人流量非常大,不仅有本地市民,还有许多外地游客。因此,这个展览面向的不光是成都人,同时也对所有游客开放。游客们可能花20分钟就能了解成都的前世今生,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了解成都的窗口。而这种介绍方式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推介会,用影像直观地展现成都的沧桑巨变,能够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是直抵人心的,能够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付晓桐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雅婷 文/图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王奕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