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 正文

为什么古人只重视嫡长子?

  • 语文
  • 2024-10-09 01:50:02
  • 4

为什么古人重视嫡长子?

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中,婚姻制度中一直都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

在那个不公平的社会中,为了用“名义和待遇”来“尽力弥补和维系”结发妻子应该得到的公平,所以就有了“嫡庶”之分,来区分原配妻子和所纳的妾室之间的地位和身份的不同。

因而原配妻子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就叫嫡长子,而其他妾室所生的就叫庶子。

在古代皇家和官宦世家,享受的资源较多,都有很多子嗣,所以每次在继承权利和家业的时候,都会产生很多矛盾和争斗,弄得不好,就会有骨肉相残,甚至弑父夺位等事件发生。于是那个时候的统治者们就想着用一种办法来让自己的权力稳定地继承给下一代。

在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后,他们决定将让正妻最大的儿子也就是嫡长子来继承他们的权利和地位,不管他是贤能还是愚钝,也就是不采取择优而先,而是死死地以地位和年龄来作为选择的标准。

确实这种方法让很多诸侯王的权力和家族也得到了稳定的继承。所以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对皇位有非分之想的人断了念想,不再产生争夺皇位之心。

这种做法也就是提前内定好继承人,以保证政权的平稳过渡。所以在很多宫廷剧中,我们都会看到在皇室家族,皇帝的嫡长子自然就是太子,以后只有他有资格继承皇位做皇帝。

而其他的嫡次子或者庶子,就依次按顺序称为王爷或诸侯。并且古代嫡长子在他们的所有兄弟姐妹中地位是比较高的,因为他们会子承父业,继承家庭的所有财富和最高的地位。

在古代有一种长兄为父的说法,但这并不是仅从年龄论英雄,因为嫡长子必须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并不是因为他年长。

所以这应该与他母亲身份有关,正室的身份自然比妾室的身份高,而且古代婚姻都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并且都存在政治联姻关系,正室背后所代表的是她的整个家族,而妾室就没有如此高的身份和地位了。

况且正室一般都是门当户对好出身,都有较高的见识、心胸和素养,这样的母亲教出来的孩子自然也会胸怀大志,志向高远,能力卓越,见识不凡,因而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能担任起继承家族权利和维护家庭的和睦。

因为宗法次序的关系,所以古人会特别重视嫡长子,但是在没有嫡长子的情况下,古人也会重视庶长子。

其实古人重视嫡长子这一做法完全是为了家族的权利和未来做长期考虑和布局,这种做法可能在官宦世家出现的较多,在平民百姓中很少。

因为平民百姓的普通家庭根本没有条件三妻四妾,交配权都要苦苦争来,所以他们一般都没有嫡庶长子之分。

有话要说...